Search

[和精神患者靠太近會不會自己也生病?-從一個提問淺談照顧者壓力]
  
#「和...

  • Share this:

[和精神患者靠太近會不會自己也生病?-從一個提問淺談照顧者壓力]
  
#「和精神患者靠太近會不會自己也生病?」
「我很怕家人生這種病會傳染給我…會嗎?」
「心理師,妳每天都跟這麼多生病的人處在一起,會不會有天因為這樣生病?」
  
  面對精神患者家屬這類的問題,我總微微笑說「當然不會」,解釋著精神疾患,通常跟先天體質與後天環境有關係,有些人的天生比較容易生病、不容易調整情緒,或對壓力較敏感、難調適,有些人的環境較容易產生壓力、較缺乏應對壓力源的內、外在資源,都可能讓生病的機會更高些。
  壓力和資源就像一個蹺蹺板,若能取得兩者的平衡,就比較不容易因壓力過大而產生後續負面的情緒,甚至身心生病。
  
「但是有種情況可能例外...」
「什麼狀況?」
  
#「當照顧者的照顧壓力已超出負荷的時候」
  在臨床上看到照護者們隱藏著各式各樣的壓力。
◎主要照顧者可能需投入大量的體力、心力或金錢,應對患者的症狀表現與他人眼光,亦需面對內心種種糾結,像是能否有自己的交往對象、家庭或人生,內心產生想放棄照顧患者而產生衝突、矛盾、掙扎、罪惡感,壓力超過負荷又無其他資源協助而影響情緒、生活、工作。
  
#「只有照顧者會有壓力問題嗎?」
◎即使非主要照顧者,可能也因為對精神疾患的不了解或汙名化問題,產生個人情緒或精神上的壓力。像是擔心自己因為遺傳或傳染也生病、擔心被親友知道家屬生病、自己若有情緒起伏就會生病或被當成病人,或是擔心因患者影響自己生活。
  
#「精神疾患照護者可以怎麼辦?」
★協助精神疾患者穩定接受身心醫療資源,如:身心科、心理治療/諮商…。
★認識精神疾患的成因與治療方式,減輕汙名化造成的二次傷害。
★調整對患者表現的合理期待,接納醫療後的症狀起伏,練習接受與之共存。
  ◎部分精神疾患就像慢性病,需長期接受醫療復健,或再次發病。
★適照顧自己的身心靈健康,避免苛責批判照顧者,家屬間有共識分工合作。
  ◎照顧者勢必先照顧好自己,才有足夠的能量照顧患者。
  ◎照顧者也需要適當休息,當已經盡力,請別過度苛責或批判,試著想想,也許換一個人在這照顧者的位置,並不見得能做得更好。
◎精神患者往往很難由單獨一人照顧,家屬間需要對患者醫療處遇有共識,在照顧上能分工合作,如:經濟、生活照顧、醫療、申請補助或資源協助等等。
★適時接受醫療及其他資源的協助。
  當自己和其他家屬們真的照顧不來,可尋求醫療或其他心理衛生、社會資源協助。
◎醫院身心科門診、急性或慢性病房;身心診所;
◎社區復健中心、康復之家;
◎心理治療所、地方心理衛生中心;
◎各縣市之衛生局、衛生所;各縣市社會局、社會處;
◎照護者支持團體、照顧者專線
#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:02-2230-8830
<服務對象> 精神疾病經驗者的家人或朋友
<電話服務時間>週一至週五13:30–20:30
瘋靡popularcrazy
  
#給精神疾患者與家屬的參考文章:
★如何與「思覺失調症」的共處:給患者與家人的叮嚀 (https://goo.gl/faJE7B)
★給精神疾患者及家屬:養成對疾病認識、接納與共處的態度 (https://goo.gl/zcWwHx)
★給精神疾患者及家屬(二):對患者有合理的復健期待 (https://goo.gl/4Drf9p)
  
  
  
文、圖/洪千惠 臨床心理師
  
  
#心理師的畫話人生
  
  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您好,這裡記錄、分享生活或工作心得、筆記,讓心理學回到生活,過得更好。 歡迎演講、工作坊、諮詢、合作邀約
View all posts